【廖欣儀-營養師作家/撰文】

羊奶、牛奶、豆漿比較示意圖

你每天喝的乳品真的適合你嗎?3種飲品選擇新觀念

在台灣早餐桌上最常見的飲品非牛奶莫屬。從小到大,我們都習慣把牛奶當成鈣質、蛋白質的重要來源。不過,隨著健康意識抬頭,在健康飲品的選擇上,你會發現除了牛奶,還多了羊奶、豆漿等不同選擇。那麼問題來了:你每天喝的乳品,真的最適合自己嗎?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比較牛奶、羊奶、豆漿三種飲品的特色,教你選擇適合自己的飲品。

羊奶牛奶豆漿的營養素比較

一、先看營養素:羊奶、牛奶、豆漿差在哪?

  • 羊奶:良好優質酪蛋白質、脂肪球小利於吸收;含中鏈脂肪酸 (MCT) 比例較高;營養含量豐富不輸牛奶。
  • 牛奶:優質完整蛋白質與鈣的經典來源、含有乳糖;選擇多、購買取得容易。
  • 豆漿:植物性蛋白質、不含乳糖、鈣質含量低; 沒有動物性脂肪。
羊奶牛奶豆漿的營養素比較

二、牛奶:大眾化經典選擇

牛奶可以說是最普遍的乳品來源。它含有完整的蛋白質與鈣質,長期以來被視為成長期、上班族都能飲用的基本營養來源。

  • 優質蛋白質:牛奶中的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質,有助日常營養補充。
  • 鈣質含量高:對於想維持強健的人,牛奶是一個便利的選擇。
  • 乳糖存在:不過,對一些人來說,喝牛奶可能會出現脹脹的或不適感,這是因為乳糖需要分解,而每個人的耐受度不同。
羊奶牛奶豆漿的營養素比較

三、羊奶:溫和又細緻的潛力股

羊奶因為溫和、營養豐富的特質,成為特殊族群所關注的乳品,例如:在幼童、長者的需求特別顯著。羊奶和牛奶相比,羊奶有一些不同的優勢。因此,現在不只有幼童與長者喜歡喝羊奶,更多追求溫和養生的成年人、健身族群也越來越重視羊奶。另外,羊奶口味選擇也很多,像是草莓、麥芽、巧克力、堅果燕麥等,不僅能滿足營養需求,也能兼顧下午茶時的享受。對於想減少含糖飲料的人來說,這是一個健康又方便的替代方案。

羊奶牛奶豆漿的營養素比較

四、羊乳的特色

  • 分子較細緻:羊奶中脂肪球比牛奶小,質地更細滑,對部分人來說感受更溫和。
  • 蛋白質結構不同:部分對牛奶敏感的人,改喝羊奶後會覺得比較舒服。
  • 營養含量不輸牛奶:同樣富含優質蛋白質與鈣質,還有其他微量營養素。
  • 乳糖較牛奶低:羊奶的乳糖含量比牛奶稍低,對乳糖較敏感的人,可以先少量嘗試飲用,在適量的情況下或許會比較容易耐受。不過,仍建議依照個人體質及醫生建議來測試並調整飲用量。
羊奶牛奶豆漿的營養素比較

五、豆漿:植物性飲品的健康代表

在台灣,豆漿向來是早餐店的經典選項,如今在超商與市售產品中也愈來愈常見,成為乳品以外最受歡迎的飲品選擇。需要注意的是,很多市售豆漿會加入糖來調味,如果選擇無糖版本,才比較符合健康飲食的需求。

羊奶牛奶豆漿的營養素比較

六、豆漿特色

  • 不含乳糖:對於不適合乳品的人來說,豆漿是很好的替代。
  • 植物性蛋白質:蛋白質含量不輸牛奶,屬於植物性來源蛋白質,胺基酸組成和動物性蛋白質不同。
  • 鈣質含量低:以同等重量的豆漿與牛奶或羊奶來比較,鈣質只有動物乳品的1/8。因此除非是額外添加鈣質的強化豆漿,否則天然豆漿的鈣質相較於羊奶、牛奶較不足。
  • 脂肪組成不同:豆漿沒有動物性脂肪,熱量也相對低一些,對於想控制油脂攝取的人來說是一大優點。
乳糖敏感與吸收度示意

七、怎麼選?給不同需求的小建議

  • 想要方便補鈣 → 牛奶或羊奶都是好選擇。
  • 喝牛奶容易覺得不舒服 → 可以嘗試羊奶,口感溫和又細緻。
  • 堅持純植物飲食 → 豆漿是首選,建議搭配其他含鈣食物。
  • 想減少糖分 → 無糖羊奶或無糖豆漿,比手搖飲更適合日常。

每天喝的乳品看似小事,其實會默默影響我們的營養攝取。牛奶有它的經典優勢,豆漿代表植物飲食的多元,而羊奶則在細緻口感與營養吸收上展現了新可能。

營養師結語:穩定喝得到才是關鍵

八、營養師結語

其實沒有「最好的乳品」,只有「最適合你的乳品」。在這個選擇很多的年代,不需要追求「唯一最好」,而是找到那個最適合自己、能夠每天持續的小習慣。

小提醒:若對特定成分過敏或有醫囑,請依個別建議調整。

常見問題 Q&A

  • Q:乳糖不耐可以喝什麼?
    A:可選羊奶、無乳糖牛奶或豆漿;建議先少量測試、搭配餐食飲用更穩定。
  • Q:想補鈣,豆漿有效嗎?
    A:一般豆漿裡的鈣遠低於乳製品,因此用豆漿補鈣效率低,或可選擇「強化鈣豆漿」,並注意每份實際鈣含量。
  • Q:運動後要喝哪一種比較好?
    A:羊奶或牛奶是完整蛋白質,運動後 30–60 分鐘內搭配醣類補給,有助修復。
  • Q:怕胖,喝哪一種熱量較友善?
    A:無糖豆漿整體熱量較低;乳品則可用小瓶分量或調整一天總攝取來平衡。
  • Q:孩子與長輩適合喝羊奶嗎?
    A:多數人可;若有過敏或特殊狀況,請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,再評估最合適的種類與份量。